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墟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赶墟。新罗区白沙墟,每逢农历四、九日为期,这是千百年间形成的传统。于是赶墟便成了当地庶民百姓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一大要事。
每逢墟日,必定车马辐辏,商贾云集,人山人海。这是因了白沙历史上水陆交通发达,民风淳朴,土地广袤,物产丰饶,加上地处新罗区东大门,新罗、漳平、连城、永安等地毗邻乡镇货物、人流均在此集散。更缘由白沙结合全省小城镇试点镇建设,提升增容了能容纳五万人的农贸市场。而因正月初四恰逢春节,故正月初九便成为白沙的开墟日,乘此时机,举办首届“正月初九闹白沙赶墟文化节”,更让这个春墟热闹得很。
白沙农贸市场是中心轴,由它衍生出去的环线组成一个大墟场。春天里的墟场水汽氤氲,阳和方起。场外染柳烟浓,春意几许。场里有时蔬水果、河鱼海鲜、竹器干货、家居用品等,应有尽有。
才进墟场,但见各式各样的班车、货车、摩托车在人潮裹挟下,缓缓前行;山货土产,堆积如山,成行成市;方言俚语,嘈嘈杂杂,讨价还价声萦绕耳际。摊主个个笑脸相迎,耐心周到。墟场不仅是村民百姓添置生活用品、购买劳动工具或出售自家农副产品的场所,还是一个人们沟通信息、交朋结友、愉悦身心、满足舌蕾的好去处。
时值即将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农资器具显然唱起了“主角”,斗笠簸箕、竹篮箩筐、扁担草绳、锄头镰刀、犁耙铲锹等传统农具,一字排开。创新实用的抛秧器、喷雾器、秧盘、营养杯、薄膜等,笑傲墟场。而平时难得一见的水乡特产渔具,如渔网、梭子、鱼筌等,也纷纷登场亮相。花生种、柑橙苗等摊位前,人声鼎沸、人头攒动……
白沙镇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农产品展销是“正月初九闹白沙首届赶墟文化节”的一个子项目。在活动现场,展出了白沙镇各个村的特色农产品,一村一品,莲藕、山茶油、蜂蜜、红菇、水仙茶等土特产,犹如饱含馨香的花儿争艳斗春,让人领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乡亲前来咨询和购买。置身于喧嚣繁闹的墟场,可以感知农耕文明的传统韵味,可以感受农民兄弟的纯朴善良,可以体会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的时代脉搏。
文化节美食展台摆列着一溜美食摊点,有本地特产米浆果、油炸米果,有蒙古烤肉,有神农架炒板栗,有香港鸡蛋仔冰激凌,有长沙臭豆腐,更有台湾蟹黄牙签肉……让人大快朵颐,直呼痛快。
而白沙文化活动中心前搭台举行的文艺会演,舞龙、舞狮、竹马、山歌、变脸、车技、舞蹈等特色民俗文化展演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即便是天空飘起淅沥春雨,也不能浇灭大家的热情,群众兴致勃勃地围观拍合、鼓掌叫好。丝竹娱耳,人物荟萃,一时之胜。
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纷至沓来,场面热闹沸腾,好一派繁华景象。时光悄悄地流逝,世间万物似乎都在悄悄改变。但正如赶墟,即便传统一再被颠覆,即便过去已成追忆,总有一些东西亘古不变、历久弥新。赶墟文化,是传统的一种沉淀,更是传统的延续和升华。
赴墟是乡镇流传到现在的一个老习惯,墟日不仅是一个做买卖的地方,还可以找到最草根最民俗的东西。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拥挤的人潮中快速穿梭,一直未曾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和人。也许再忙碌的脚步也要慢下来,静看花瓣漫天飞舞,呼吸微风拂面的温润……在远离中心城区四十余里的白沙,以赶墟的方式体味城乡融合,回忆温暖,聆听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