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检阅车检阅驻香港部队。3100余名官兵、100多件武器装备,组成20个方队接受检阅。来自香港各界的4000余名嘉宾现场观礼。
阅兵式之前,央视记者采访了这次阅兵的总教练--朱佳春上校,让这位幕后英雄走到了台前。
朱佳春曾有一句自述:我就是为阅兵而生的人。这绝非虚言,加上这一次,他已参加过8次阅兵:驻港部队5周年、10周年、15周年、20周年,驻澳部队5周年、10周年,2009年建国60周年和2015年"9·3"大阅兵。其中多数是作为教练及指挥。
朱佳春出生于1973年,1991年12月入伍,1995年从北京军区仪仗队选调参与组建驻港部队。目前解放军只有两支仪仗队,一支是著名的三军仪仗队,还有一支就是朱佳春长期服役的驻港部队仪仗队。
回归前夕,朱佳春幸运地进入防务交接的升旗队列中,见证了历史时刻。驻港部队的士兵都是一年一轮换,但朱佳春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在驻港部队一待就是15年。
为了阅兵,朱佳春付出了很多,其中包括两次与转业擦肩而过。2009年,母亲病重,他申请转业获得批准,但为了参加国庆大阅兵,毅然重穿军装,回部队参加训练,担任广州军区履带步战车方队中队长兼教练员。
2015年"9·3"大阅兵前,他本想转业离队,却心又不舍,放弃了交流到家乡就业的机会,向组织递交申请书:"我经历的阅兵次数多,有责任和义务参加并带领部队完成任务。"后被编入"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
出人意料的是,朱佳春在"9·3"大阅兵时曾被"连降四级":方队组建时,朱佳春被任命为总教练,负责所有初选队员的训练工作,成绩名列前茅。没过多久,朱佳春就接到上级通知,方队要配备一名将军领队,他从总教练改为两名领队之一。
不久,另外一位将军被确定为方队领队,朱佳春转为预备领队,全程跟训。
后来,由于方队排面多,为了让后排的队员听清前方领队的口令,需在中间靠前位置安排一名小口令员,解决口令传达不清的问题。方队党委反复研究认为,嗓门洪亮的朱佳春是小口令员的最佳人选。
于是,42岁的朱佳春毅然进入方队,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与其他士兵同吃同住同出操,从没有搞过一次特殊;每天站军姿、走齐步、踢正步,一次训练都没落下。除了两名将军领队,他是方队中年纪最大的人。
军姿训练,站时一身汗,收操一身碱。训练结束大家休息时,朱佳春仍然在烈日下纹丝不动。他说:"跟年轻战士比,我的体力还得加码!军龄越大,越要有军人的好样子!"
作为教练员,为让大家精准掌握动作要领,实现米秒不差,朱佳春每天要示范动作数百次,喊口令呼号上千次。他衣服上汗渍每天都结成坨,嗓子经常沙哑得说不出话。几个月的"魔鬼训练",朱佳春瘦了五六斤,数十次踢肿了腿、踏肿了脚,双脚掌上的水泡磨成老茧。
面对4次身份转换,朱佳春说:"我是党员,党让干啥就干啥,阅兵见证了我的忠心。"
朱佳春曾如此说自己的工作:"搞队列的工作其实很单调、很辛苦而且纪律约束非常高,没有士兵喜欢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坚信就应该将它做到最好--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在和平年代,军容风貌是一支军队形象的最直接展现,是军队"软实力"的重要部分。朱佳春曾说,驻港部队仪仗队曾在香港公开表演过大型的团体操,也陪同航天员及奥运冠军们与市民们互动交流,香港市民看到非常鼓舞振奋。驻港部队树立形象,在香港站稳脚跟、收获拥护,仪仗队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