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浙江的一位母亲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一段心跳的音频。正在跳动的,是她女儿文文的心脏,而文文已在五年前去世了。当时,文文的心脏移植给了另外一个人,伴随着这段心跳的音频,还有受捐者通过红十字会发来的一封感谢信:
捐献者家属你们好,你们做出伟大的决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们一家人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记者:您听到女儿心跳声的时候?
文文母亲:这里疼的,心脏疼的,很痛的。当时做这个决定,肯定很难很难。文文毕竟是我女儿,我自己的小孩,我的心肝,舍不得把她这么弄。
"我文文受尽了折磨"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女儿文文是她永远的痛。她原本有一儿一女,也就是文文和她的弟弟,在浙江的这座县城,丈夫做泥瓦工,她自己当保洁员,夫妻俩边打工边照顾两个孩子读书,日子过得清贫却宁静。2011年9月,文文刚升入当地重点高中没几天,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16岁的文文生病了。
文文母亲:她得是胶质脑瘤。是绝症,到北京看了,说是看不好的。这个病,让我文文受尽了折磨。
从来没有离开过县城的一家人,为了给女儿看病,毅然来到了北京。他们吃住街头,等了十多天,终于挂上了医院的专家号,然而,专家诊断过后,给出的却是让他们绝望的结果。
文文母亲:他当时就叫文文出去一下,跟我跟她爸爸说,带女儿回家,她想吃什么,就买一点给她吃。我说我女儿想住院,能不能帮安排开刀。医生说,胶质脑瘤是一个马蜂窝,一碰它,扩散得更快,她更痛苦。这个病痛起来,墙都要被她撞破。
记者:医生实际上非常委婉地告诉你孩子没救了。
文文母亲:但我心里不愿意承认。我想某一天,万一有奇迹发生。
希望奇迹发生的一家人,带着文文又回到了县城的儿科医院,在病情继续加重、走投无路时,他们还寻过偏方、找过江湖郎中,原本收入不高的他们四处借钱,到2011年底,为女儿看病已花费20多万。
没捅破的窗户纸 "救那些想活下去的人"
也就是这段时间,文文的母亲有了一个想法,在女儿身故后,把她的有用器官捐献出来。
记者:您怎么会想到这一点?
文文母亲:我以前在交警队里搞卫生,他们领导办公室有报纸的,我偶尔看到过一篇报道:在江西,有个人在挖土方,一个小孩掉到水里了,他爸爸把他抱上去抢救的时候,已经不行了。他当时就把两三岁儿子的器官捐献了。当时我没想到,这个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文文觉得自己很孤单,后来学校老师同学会在星期六来陪文文,所以文文一到星期五晚上就很开心。再后来爱心协会有些志愿者也经常来陪文文。既然这么多人来关心我文文,我想把文文,去救那些想活下去的人。
到2012年4月,文文已出现昏迷状态,每当她清醒时,妈妈都想把捐献器官的想法告诉文文,但每次都欲言又止。
记者:这层窗户纸,你们母女俩是没有捅破?
文文母亲:没有捅破,其实我文文自己也在想这个事情。我女儿的心我懂,她有一次跟我说,妈妈学校里报贫困学生补助,我没有报,我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了,我说好的,我说你想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把我文文捐给小孩,找农村困难一点的"
2012年5月17日,文文病情恶化、深度昏迷,她被转至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就在病房的外面,文文的妈妈向医生说出了想捐献文文器官的想法。
浙江省红十字会迅速启动相关机制,并派专业人员来到了医院。在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时候,对方多次提到,根据相关原则,我国器官捐献是自愿无偿的。
文文母亲:我当时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把我文文捐给小孩,去找小孩,第二个就是到农村里去找,找困难一点的。
记者:为什么是这两个条件?
文文母亲: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从杭州到北京去,到江西,反正我们没住过旅馆,都是住在医院门口的,一个困难的人,家里人生病是很困难的。
记者:为什么是孩子?
文文母亲:孩子就是希望,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小孩没了,整个家就垮了。因为我体会到的,体会这个经历的。
在煎熬的抉择中 度过人生最漫长的三小时
2012年6月11日,文文的生命就要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中午时分,她的心脏虽然还在跳动,但医生宣布已经脑死亡。虽然那些天红十字会和医院都在极力寻找满足文文妈妈要求的患者,但始终没有在农村的患儿中找到配型成功者,红会的工作人员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文文的母亲。
文文母亲:他说这个是需要配型的,他说还有一个就是,你文文的心脏,有一个人在等着你文文的心脏,当时我没有想到把文文心脏捐了。
当时很纠结,我脚都在抖。医生跟我说,有一个人,在等着你文文的心脏。他说文文妈妈,今天决定权就在你的手上,如果你现在不捐,他说也可以的。
等待健康心脏的,是家住余杭的一位女士。当时,62岁的她已经被肥厚性心肌病困扰了5年,饭吃不下,觉睡不着,病危通知书就接到过9封,如果没有健康的心脏做移植,她随时都会离开人世。
非常巧合的是,在众多等待器官的患者中,只有这位这位老人和文文配型成功。文文妈妈在煎熬的抉择中,度过了人生最漫长的三个小时。
记者:你怎么把自己给说服了?
文文母亲:我就觉得,只有这样做我文文才活下去,我文文心脏还在跳。当时我就签了。
乡亲闲话"卖了几百万" 压力大到想喝农药
三个小时的抉择后,文文的母亲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她的名字,无偿捐献出女儿的心脏、肾脏、肝脏以及眼角膜。
文文捐献出的器官,除了让这位家住余杭的老人获得新生外,还让另外3名患者重燃生命之火,让2位失明者重见光明,这让文文的母亲非常欣慰。她感觉,女儿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活着。然而,带着失女之痛从医院回到家乡,相亲们给予她的,却是指责和不理解。
文文母亲:我文文的弟弟走出去,人家说你妈妈真狠,把你姐姐眼睛都挖掉了,今天姐姐要回家找眼睛来,害得我儿子跑回家哭了。人家都说,几百万,肯定拿来卖了,不可能无偿捐献,这个妈妈肯定是为了钱,把女儿卖了。
压力大的时候,我都扛不住了。我跟她爸爸说,家里没有农药,有农药我都想喝了。我不需要自己过得怎么样,怎么样富裕,只要我两个小孩,平平安安那该多好。
受捐者:告诉他们 他们女儿在我这过得好好的
几年来,文文母亲在世俗压力与思念女儿的情绪中挣扎,接受心脏的这位老人,却一直对那位捐献心脏的少女和其家人心怀感恩。根据器官捐献的规定,受捐者和捐献双方是"双盲"的,他们互相不会知道对方的信息。
为表达感谢,每年清明节,老人都会为自己身上心脏的原来主人祈祷。今年,她想用不一样的方法表达感谢,她在医院录下心脏跳动的声音,打印出心电图,并向浙江省红十字会和媒体求助:"我不能和女孩家人见面,就用这颗心脏的声音和图像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在我这里过得好好的。"
虽然不识字,但老人还是用拼音写下了"谢谢"两个字,这份礼物,让分别5年的母亲和女儿,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逢了。
记者:当五年以后,这个心跳回来的时候,您什么感觉,会不会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
文文母亲:真没有想过,五年了,还能够听到我文文的心跳声。我觉得我女儿,好像还活在这个世上。
记者:把手机音频给您了吧?
文文母亲:音频没有给我,县里红十字会领导的手机上。
记者:为什么不要过来,能老听着啊?
文文母亲:可以说是不敢听。但有时候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其实说句实话,我很想听文文这个心跳声,她毕竟是我的女儿。
失去女儿的伤痛,也许一辈子都难以抚平。但让文文母亲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周围人对她的风言风语已经基本没有,更多的是对他们一家人的善意关心和帮助。文文是当地第一个器官捐献者,继文文之后,他们县已经有11人捐献了器官和遗体,52人成为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