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11月12日消息(记者张垒 许大为 邓君洋)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直是部分窗口服务单位的写照,被群众所诟病,这也是各地政府出重拳整治的区域。但是,记者在广西南宁调查却发现,一些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却出现了一个新情况,每到固定时间,去办事的群众会被这些服务单位的保安或者门卫拒之门外,连大门都进不去,这又是为什么?不办公,他们又在干什么?
11月8号,星期五,南宁市青秀区婚姻登记处,3个窗口大门紧锁,上面贴着的一张纸条:周五下午不对外受理业务。
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整理档案:
工作人员:周五下午是不对外办公的,叫整理内务,因为一个星期的资料我们要全部翻过一遍,要全部编页码的,放进档案馆的,每个城区都是一样的,都不对外办公。
同样是在这个周五的下午,市民黄女士为给住院的老母亲办理医保手续,3点一上班,就急匆匆地来到南宁社保局。没想到,同样吃了“闭门羹”。
黄女士:你看礼拜六礼拜天又办不了啦,又到礼拜一,一拖就拖了几天啊,真的急啊,有时候在医院里面看病啊,真的又挨跑多一次,麻烦。
事实上,不仅是周五,南宁社保局周二下午也是不对外办公,理由是“处理数据、业务学习”。在老百姓眼里,这个单位,一周5天工作日实际上变成了一周4天。
在近两个星期的走访观察中,据不完全统计,南宁市区至少有10个单位都存在着工作日不对外办理业务的情况,多则一天,少则半天,这其中也不乏自治区级单位。
那这些政府部门在学习什么?又整理什么?11月8号下午,记者到南宁社保局一探究竟。试图进入办公楼时,却被两名保安拦了下来。
保安:打电话预约了没有?没有就没办法了。你看我们这里全部是摄像头,是政府机关,登记也不能上去。
记者表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但保安始终不让进入。对方还表示,领导们都不在,去了南宁人社局开会。
在南宁人社局,记者终于见到了南宁市社保局副局长陈玲。为什么不对外办公?陈玲的解释是:
陈玲:今天下午就是全局的学习,业务学习、政治思想学习、文件的学习、政策学习、工作布置。有可能是科室里学习,也有可能是集中全部来学习,集中学习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按照陈玲的说法,“工作日业务学习、整理档案”是该局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需要而决定的:
陈玲:社保政策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包括新招入人员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提高学习业务,政治方面的学习也是必须的,因为市委市政府也有很多要求学习的。业务整理就是我们对每天档案、数据进行整理,因为不进行整理,容易出错或档案不见。
南宁市住建局副局长李奇在面对“不对外办公”的疑问时也给出了同样的理由。南宁房屋产权交易中心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且月末盘点日也停止对外办公,李奇认为,这样做最终是为了百姓着想:
李奇:(业务员)把握不准,造成老百姓来回跑。所以他不学习,业务没办法跟上,这样反而给群众带来不便。
李奇补充说,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南宁房屋产权交易中心已增加周六时间,办理业务。
在上述几家单位负责人看来,学习日不对外办公是多年来形成的惯例。那么,学习需要每周都占用对外办公时间吗?记者了解到,南宁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等单位早已经摒弃这种“旧传统”,工作日全部对外办公服务。
广西区委党校教授谢金甫认为,“学习日不对外办公”的“旧传统”应该寿终正寝,解决的关键在于政府服务意识应该与时俱进。
谢金甫:我们轮着嘛,后台学习,前台服务不能停。另外一个,至于你是哪天学习,是不是要集中学习,应该是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服务需求少的时候,把业务学习做了,那么服务需求比较高的时候,应该以优先满足服务为第一原则。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政府部门的各类办事服务大厅就是一个“窗口”,群众可从这个“窗口”感受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可就是这样一个“窗口”,在各自“闭窗修炼”的时候,却让老百姓屡屡吃到“闭门羹”,给百姓造成了更多的麻烦。
的确,学习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但如今却成为群众办事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不能以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现在,这陈旧的惯例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呢?
(原标题:广西政府部门工作日学习不对外办公 称为百姓着想_fin)
责任编辑: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