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生活
高考历史科能力考查的趋势与训练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1 20:26:47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05-15 17:18:40 | 浏览:98次 | 来源:网络 | 作者:admin ]

(云南思茅第二中学 杨中跃)
近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最大变化就是能力考查的加强。由于四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一项“再认、再现”是 传统复述式试题的体现,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能力要求的二、三、四项能力,也就是要考生在理解所学知识 的前提下,通过思维活动去分析、比较、判别、论证得出答案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思维型能力,它有别于80年 代的以记忆为主要复习手段,以复述为主要答题方式的试题。思维型能力是现在教学及高考复习要特别重视的 能力。由于能力考查的加强既顾及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又符合了现在社会人才培养、选拔的趋势,必然对中学 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性作用。为更好促进教学,更有利于高考复习,有必要对能力考查的趋势及训练问题进行 探讨。
一、从高考试题演变看能力考查趋势
1978年以来,高考历史试题的演变,以1990年为一个分水岭,1990年开始,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 了加强能力考查这一特点。
(附一)1978—1995年历史试题演变表
题型
分值 填图 选择 单项 多项 材料 年份 填空 问答 识图 名词 列举 搭配 选择 选择 解析 备注
78、79 年
1978 25 45 5 25 的年代填
事件,事
1979 33 44 3 20 件填年代
及古今地
1980 28 46 6 20 名列入填
空.
1981 28 42 6 16 8 81年单项
选择出现
1982 26 36 24 14 时称判断.
1983 27 34 6 16 10 7
1984 30 39 5 14 12
84—87年
有识图,
1985 26 38 8 16 6 6 与填图列
1986 20 32 10 7 11 20 为一类.
1987 25 27 10 18 4 16
1988 24 27 9 8 32
1989 15 27 4 42 8 4
1990 10 30 20 30 10
1991 15 40 30 40 25 1991年起
1992 15 45 20 40 30 满分150
1993 15 45 30 30 30 分.
1994 15 45 30 30 30
1995 10 44 30 36 30
1978至1989年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是以知识的复述为主要考查方法,所反应的主要是低层次的“再认、再 现”的能力;题型中的填空、填图、识图、名词解释、列举基本都是这种考查的体现。问答题和81年出现的选 择题本可以体现能力考查,但设问和答案要求仍是以知识的复述为主,能体现能力考查力度的题只占了很小比 例。如问答题中的人物评价。
1990年是试题重大转变的一年,它包括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变,就内容来讲,是能力考查的加强,就形式讲 是题型的演变。由于高考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不能突变太大,故90年的变化,应该说从87年就已开始,这可以 看做是一场有计划的转变行动。87年取消名词解释,88年取消填图、识图,转入填空或选择题中只占约一分, 单项选择分值升到32分;89年取消选择搭配,增加多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90年取消列举,多项选择分值升到 30分,材料解析分值升到10分。题型变化本身就体现了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强。具体到内容中,有较高能力要求 的思维型的题在除填空外的各题型中都占了相当比重,约占41%,而89年思维型能力题只占不到10%。90年至 95年能力考查的情况可以看下表。
(附二)1990—1995年能力考查统计表
题型 单项 多项 材料
分值 选择 选择 解析
思维型 低层次 思维型 低层次 思维型 低层次 年份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1990 2 18 14 16 6 4
1991 3 27 8 32 18 7
1992 7 13 6 34 26 4
1993 7 23 21 9 24 6
1994 12 18 21 9 20 10
1995 21 9 30 6 25 5
题型 问答题
分值 思维型能
思维型 低层次 力占总分 年份 能力 能力 比
1990 19 11 41%
1991 22 18 34%
1992 11 34 33.3%
1993 17 28 46%
1994 38 7 60.6%
1995 36 8 74.6%
1990至1995年的历史试题,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一、题型稳定。二、能力考查的力度、比重逐年加强, 能力考查中包含了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着重考思维能力;重在知识应用,不拘泥于教材等特点。三、材料 解析题进入选择和问答题。四、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五、试题科学性、合理性不断完善。表 现为选择题设问更科学合理;材料解析题尽量避免阅读障碍,答案从材料中得出,改变过去不需完全理解、分 析材料,可以靠课本知识答题的弊端;问答题设计更科学合理,91年至93年的问答题能力要求不平衡,能力要 求高的一题,其它两题是传统式的低能力题,而94年理论要求拔得过高,脱本较严重,95年问题设计很好。三 个题都体现了历史试题的史论结合特征,试题在充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时,又没有脱离学生实 际,同时还体现了思想教育功能的考查。
根据试题演变及能力考查趋势,对96年高考试题的能力考查情况作一些估计。首先96年试题能力考查的总 体力度仍呈上升趋势。就各题型看,选择题中思维型能力题所占比重会保持75%至80%之间,但理论性和思维 力度会提高。材料解析题的思维型能力比例会保持在85%左右,但各题能力要求力度会相对平衡,改变95年的 一题很高,其它两题较一般的情况。问答题将保持95年特点,即三题能力要求较平衡,注意史论结合和学生实 际,思维能力要求占到80%左右。填空题只是知识的复述,95年分值已减少5分,96年填空题可能会取消,分值 转到选择题中。材料解析题是为了加强能力考查而出现的,随着选择题、问答题能力考查功能的挖掘、发展和 材料题已向选择、问答题转移,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独立题型存在的价值已降低,它将会逐步消亡,几年后的 高考历史试题将会成为机读的标准化选择题和问答题两分天下的局面,96年材料解析题的分值有可能减少,转 到问答题中。
二、高三能力训练的对策
根据历史试题的发展趋势,能力训练应成为高三复习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三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考试说明》已经定出了具体的四项能力要求,这就是高三能力训练的重要依据。
在指导复习、训练时,首先对四项能力,特别是第二、第三项能力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定出相应的复 习和训练目标。第二项能力要求,可以表述为有效的阅读、理解有关历史材料,通过对材料的辩析,从中最大 限度的获取信息,充分应用获取信息对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第三项能力是在第二项能力基础上的发展,它有 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概括;第二层次要求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去分析评价历 史事件、人物、观念。第三层次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 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些能力要求学生应用思维活动进行一定层次的理论分析,要达到这些能力,必 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就要涉及到教材所特有的理论问题,因而就必须将所需掌握的理论定一个范围,再根 据这个范围结合四项能力要求定出训练目标。
应掌握的理论主要是涉及辩证唯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科学本身的一些理论,这在《考试说明》中都 有具体的概括。
在复习训练时,将有关理论结合入教材,进行适当的理论分析,并设计系列性的练习让学生训练,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以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为例。在讲到原始社会解体, 阶级社会产生及春秋战国时奴隶制瓦解、封建制产生时,可以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讲解,并设计相应的练 习: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春秋奴隶制瓦解和战国 封建制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战国封建制确立对生产发展的影响说明生产关系的能动作用。
在讲到春秋战国文化时,可以引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用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关系分析春秋战国文化繁荣原因。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分析百家争鸣产生背景及各派主张对后 世的影响。
在讲到秦汉时期的农民战争与两汉经济发展时,引入阶级斗争理论。以西汉,东汉初期经济恢复的实例, 说明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在讲到秦汉民族关系时,引入民族问题理论。以秦汉为例,说明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秦汉与匈 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间的战争。
在讲到绿林赤眉起义时,引入必然、偶然的关系。起义的发生是西汉末期土地集中、阶级矛盾发展的必然 结果,王莽改制只是激化了矛盾。
在高三复习训练时,根据能力考查加强的特点,对传统的复习体系要进行调整。传统的复习一般用三轮复 习法,第一轮根据教材章节复习,以知识掌握为主。第二轮专题复习,以知识的体系掌握为主。第三轮查漏补 缺和综合练习。为对付综合型的列举题和88年开始的“大跨度、高概括”的问答题,曾形成了一个较庞大的专 题复习体系,在高中三年级的复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列举题取消和“小切口、深层次”问答题的出现 ,专题复习的重要性和份量应有所降低。根据高考试题的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重在知识应用这些新特点, 复习体系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
加大第一轮复习比重,用一学期的时间对五本教材进行系统复习与练习,复习练习中将有关理论渗入教材 ,同时深挖教材的知识及理论内涵;设计有利于理解知识和掌握四项能力的练习题给学生训练,练习题以简答 式为主,论证式的较大问题不宜多,答案一定要学生通过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得出,重在培养比较、归纳、概 括等历史思维能力及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削弱第二轮专题复习比重,用8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时改变过去线索多而细的状况,改为一些粗线条。如 中国古代史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4条主线。中国近现代史可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 中国各阶级探索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世界近现代史可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 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英、法、美、德、日、俄国别史及国际关系史。复习时同样将有关理论渗透进去,从 宏观的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征,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形态各自的发展变 化及相互关系;国内矛盾、国际矛盾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培养高度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立 体的思维体系。
第三轮进行有选择的答题训练,精选一定量的模拟套题和思维型的问答题给学生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查 漏补缺,约用6周时间。
在高三能力训练中应包括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可以将此项训练有目的地贯穿入高三各段练习中进行,对学 生所做练习进行讲评时,将文字表达作为一项评讲内容,培养学生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在高三复习各阶段,要处理好讲、练、评的辩证关系、每次书面练习后,要认真分析和讲评。进行练习题 的分析要从各种题型、各部分和各类知识,各层次能力要求的得分率,得失分原因及纠正和克服失误的对策等 各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和探讨。进行课堂讲评,不能简单地对答案,而是要利用试卷分析的结果启发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矫正和提高的目的。训练的问题要认真选择,要精练精评,讲述和练习应 起到启发思维和训练思维的效果,不搞题海战术。*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要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 [下一篇]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