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1991、普) A.手工业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条件(1991、普) A.有巩固的工农联盟 B.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已明显恢复 D.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3.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守军抵抗失败,炮台陷落。其直接原因是:(1992、普) A.葛云飞中炮牺牲 B.琦善拒发援兵 C.奕山缺乏作战决心 D.牛签临战逃走 4.第一次民办大战后,英法经济衰退,就其主要原因法国不同于英国的有:(1992、普) A.丧失了大批精壮劳动力 B.在俄奥土等国的投资丧失殆尽 C.本国的战争债务巨大 D.工农业发达地区遭受严重破坏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1993、普)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6.护法运动的直接目标是:(1993、普) A.恢复《中华民国约法》 B.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恢复国会 D.恢复参议院 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1991、上)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 8.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1991、上) A.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B.恢复农业、恢复国民经济 C.巩固工人阶级与劳动农民的联盟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9.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1992、上)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是(1992、上)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 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反封建制度的农民起义 D.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1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1993、上)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它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12.列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下列三个不同时期的性质特征。(1993、上) (1)19世纪中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3.1917年,段祺瑞竭力主张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是:(1992年、新) A.换取美国对他的支持 B.从日本手中收回山东的主权 C.乘机扩大皖系势力 D.取代冯国璋的代总统职位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对日本实行航空燃料、钢铁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其直接原因是 :(1992、新) A.日军占领中国武汉 B.日本与德意结成轴心国 C.日军入侵东南亚 D.日军偷袭珍珠港 15.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直接目的是:(1993、新) A.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 B.切断中国交通和外援线 C.配合近卫声明以逼蒋投降 D.援救深入南洋的日本孤军 16.以下材料摘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西哀耶斯的《第三等级是什么?》(引文略)要求回答造成这种等级 划分的根源是什么。(1993、新) 从平时的训练和考试情况看,这类题目是考卷中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仅靠死记硬背不能解决问题,只有 对教材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对命题用语的含义能科学界定,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顺利解 答。这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加强对这类题的教学是 必要的。 学生常见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部分命题用语内涵不能准确把握,不能区分相近的命题用语 的差别。学生把握不准的命题用语较多,如“原因”类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 因、内因,主要目的、主观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前提条件等;“性质”类的本质、实质、性质,根源 、特征、特点等;“结果”类的最本质意义,最直接作用、客观效果、后果、主要受益者、根本受益者、直接 受益者等。其二,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或者不熟悉教材,缺乏正确分析的基础。其三 ,理论水平低,不会或不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离开了基础知识,奢谈分析理解能力是不明 智的。如第9题,要求分析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在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全 面掌握18世纪后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对外政策和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是不能作出正确选择的 。当时英国已是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而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英国工业品的产量和质量 普遍优于中国,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是封闭性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产物,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正是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外在表现,所以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其次,要求学生熟悉命题用语,弄清每一个限定词的内涵。教学目标要高,但起点要低,很多命题用语学 生并没有全面领会,而教学中往往不重视,造成了某些空档,所以有必要加强命题用语的内涵和外延的教学。 下面简要解释几个命题用语的含义。 根本原因是指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和一种原因。一般应从引起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加以 分析,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内因等。例: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实力雄厚 B.清朝腐朽衰落 C.英国船坚炮利 D.清军武器低劣(1993、上)。根据前面分析知道此 题应选B。因为清朝的腐朽衰落既反映了当时中国上层建筑情况,又是中国战败的内在原因。根本目的、根本特 点、根本意义、根本矛盾、根本受益者等都可参照根本原因来分析,寻找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或者从事件的 逻辑关系的顺序上寻找出最基本的因素。例1.唐朝政府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根本受益者是:A.唐政府 B.大地主 C.中小地主 D.农民 我们从受益者统属关系上,由上往下排列的顺序是唐政府、大地主、中小地 主、农民,从排列的逻辑顺序可以看出最基本的因素所在,受益最大的是封建政府,此题应选A。例2.苏俄政府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A.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B.恢复农业,恢复国民经济 C.巩固 工人阶级与劳动农民的联盟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991、上)。我们不难寻找出最基本的、最终的目的 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主要原因是指各种原因中最重要的,往往起着决定作用的原因。在题目中,有“最主要”和“主要”两种 限制语,前者同“根本”义相当,后者要注意分析属于“主要”的所有因素。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矛 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而主要矛盾还要算上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主要目的、主要任务 、主要特点、主要标志等要分析出最重要的、往往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 主观原因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客观原因在人的意志之外独立存在的原因。分析主 观原因时,要分辨出与它对应的客观原因。例: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社会十分贫困 B. 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1991、上)。只有A是客观原因。主观目的是人类意识所要 达到的结果,主观目的有时与客观效果一致,有时不一致,所以要分辨出哪些是主观目的,哪些是客观效果。 例: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是:A.拓宽汉朝的疆域B.了解西域风土人情 C.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沟通汉 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此题答案是C。 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又称为近因。例:下列五四运动爆发的若干原因中,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拒绝中国 的正义要求。和五四运动时间最近的原因是D。“直接”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中介环节,所以要分析时间 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直接目的、直接意义、直接目标等都可据此分析。 性质、实质、本质、特征、特点、根源、主流等词不仅在选择题中出现,而且在史料分析、问答题中经常 出现,所以更要加以重视。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类事物的内在特点。分析历史事件性质时应考虑到用阶级分析法,明确是哪个阶 级采取的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行动,如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明确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如戊 戌变法是维新派发动的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确它的阶段性和多面性,如美国独立战争是资产 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普法战争前期法国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保卫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有时还要 用定量分析法,明确它有规模、深度等,如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实质是指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性质,先要分析有哪些表面现象,再透过现象找出内在的、真正的性质。 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表面是农奴主解放农奴,给农奴以人身自由和份地,但实质上却是农奴主对农民进行 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本质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易改变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质,如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 。 特征是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指事物发生、发展及其作用的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 较得出结论。例:列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下列三个不同时期的性质特征:(1)19世纪中期(2)19世纪末— —20世纪初(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答案分别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殖、反封建斗争;进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 命时期;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1993、上)。 主流是指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根源是指事物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再次,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有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禁烟运动不是引起战争的根本原 因,就是不懂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由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决定的这一理论,老师应引导学生 分析出禁烟运动只是侵略者的一个借口,没有禁烟运动,英国同样会找到其它借口发动战争的。又如,有些同 学不明白,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最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却以国内矛盾为主要表现,这是不懂主要矛盾的一定条件下转化,所以在近代史上时而以民 族矛盾为主,时而以阶级矛盾为主,但总的说来,是以民族矛盾为主。所以,落实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二 项很有必要,即通过历史现象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包括 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 以上所列的这类命题用语,是对历史知识综合性的检验,能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能力 和分析能力的高低、科学理论水平的深浅,所以加强对部分命题用语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如讲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制 时,让学生分析政策能够推行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实施和根本目的、政策实施后的根本受益者和直接受益 者等。讲鸦片战争时,让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战争性质、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观原 因、客观原因、战争后果等。讲洋务运动时,让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客观效果、性质、失败的根本 原因等。多作这方面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