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历来总讲傅作义如何洞晓民族大义……然而,“投诚起义”的背后,除了“洞晓民族大义”,是否还另有隐情呢?
傅作义要求与毛泽东“平起平坐”
1948年12月17日,傅作义首次与中共接洽和谈时,所提条件之一即“确定傅作义通电全国、宣布和平解决的时机,建议成立联合政府,傅参加联合政府,其部队交联合政府指挥”。
对于傅作义的这一条件,中共基本上是完全拒绝了。12月19日,刘亚楼与傅方代表交谈时明确表示:“发通电成立华北联合政府,目的在于傅先生及其军队参加联合政府,我们绝不接受。”毛泽东在1月15日为林彪、罗荣桓草定了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对傅作义的书面通牒,并致电林彪说:“北平城内成立联合机构一点,似乎仍有和我分享政权之意。因此仍须将致傅通牒交与傅方代表。”
最终,双方决定“过渡期间,双方派员成立联合办事机构,处理有关军政事宜”。中共代表叶剑英对傅方代表郭宗汾明确表示:“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叶建议改名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加上接交二字,这就从形式上和性质上都否定了任何分权的可能。
中共坚持部队分散与我合编
军队是傅作义谈判的资本,因此,在关于军队改编方面的谈判,傅作义是很谨慎的。
1948年12月17日双方初次谈判时,傅作义想保存实力,特别是想中共放回他被围在新保安的三十五军,对此,19日刘亚楼明确说出了和谈中中共在军事方面的条件:“1.傅先生必须丢掉幻想,解除华北‘剿总’所辖部队的全部武装,这是和谈的前提,以任何形式保存武装的做法,我们绝不接受。2.可以给傅先生留两个军,把中央军的军长、师长统统逮捕,然后宣布起义。”傅作义无法接受,他选择了搁置和谈。
随着12月22日第三十五军被歼,傅作义态度有所软化,1949年1月8日表达了新的意见:“军队不用投降或在城内缴枪的方式,采取有步骤的办法,即是调出城外,分驻各地用整编等方式解决。”
1月9日,毛泽东就傅作义所提条件作出明确的指示:“为避免平、津遭受破坏起见,人民解放军方面可照傅方代表提议,傅方军队调出平、津两城,遵照人民解放军命令开赴指定地点,用整编方式,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但傅作义仍以“不能指挥中央军”为由拖延。
14日,解放军攻占天津,北平成为孤城,傅作义不得不接受中共条件。19日,傅作义宣布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