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 |
![]() |
高志航 本图由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提供 |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们奋起反抗,中国空军将士们也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随时准备迎击日寇。7月11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订立了《陆海军航空协定》,他们极其藐视中国空军,打算在开战之初,一举急袭歼灭中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羽翼尚未丰满的中国空军,在装备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重挫敌人,特别是在八月十四日下午的笕桥空战中,居然以零伤亡完胜敌人,打出了完美一仗。
现代快报记者 唐蕾
战斗前夜
高志航
“劫机”赴南京
以免延误战机
七七事变后,形势日渐严峻。中国空军自1932年“一·二八事变”首次与日本航空队发生小规模空战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接受大规模的挑战。当时,航空委员会设立了前敌总指挥站,担负空军作战事宜。周至柔任总指挥,毛邦初任副总指挥。8月6日,蒋介石发布《告空军将士书》,要求空军将士恪守其职,“及时奋发,以死报国”。
按照日军最初的打算,是想将中国空军消灭于萌芽状态的,8月11日,国民党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致蒋介石密电中记录到:“本日上午七时,敌机六架先后飞杭州笕桥一带盘旋侦察,经我方派机压迫,即向宁、绍方向逸去。”当时,杭州笕桥机场是中国空军的主基地。
8月13日,淞沪战事开始,国民党政府“将空军全部兵力,移用于京沪地区”。13日下午2点,周至柔、毛邦初正副总指挥在航空委员会颁发了“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令各部队于14日黄昏前就位,完成攻击前一切准备。13日晚,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等待战机的中国第4航空大队的高志航,密切地关注着日军的动静。高志航深知战机不能延误,而蒋介石又迟迟不下命令,高志航按捺不住了,他知道打电话极有可能被敌方窃听情报,于是打算亲自去南京联络。当晚,台风来袭,电闪雷鸣,普通战斗机根本无法飞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