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历史野记
民国怎样考大学:学生也要背“政治”上补习班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3 01:53:16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民国也有“统考”

  我读过一篇文章,说民国中学生考大学不存在统一考试,出什么试题都由高校自己来定,灵活多变,更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是素质教育的先驱云云。

  没错,在民国考大学,确实没有全国统考,但是部分高校之间的统一考试还是有的。比如说北洋时期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和浸会大学等教会学校举行过新生统考;抗战时期南迁至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新生入学,一直是统一考试;抗战胜利以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也搞过统一考试。

  另外,在国民党打败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国民党为了加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要求所有大学的入学考试必须考《党义》。什么是《党义》?就是国民党的党章和三民主义的内容。到了1935年前后,随着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步步强化,《党义》考试已经变成了死记硬背,考生必须背熟“军政”、“训政”和“宪政”,以及为什么要在“宪政”之前实施“军政”和“训政”,为什么必须忠于领袖……很明显,这种强行灌输而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的洗脑式考试是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更加谈不上素质教育。

  除了考《党义》,考生还必须考《国文》、《英文》、《算学》、《史地》等科目,其中报考理工科和医科的考生又要加试《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事实上,除了北洋时期各个大学可以自由放任地出题测验考生以外,整个民国时代的大学入学考试都是要受政府监管的,不同高校的试题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而考试科目则基本雷同。

  举例言之。在1935年,考生报考北京大学,得考《党义》、《国文》、《英文》、《中史》、《地理》等科目;在同一年,考生报考清华大学,一样要考上述科目。再看考题,北京大学那年的《国文》试卷总共是四道题,其中一道题让考生为古文加标点,作文题目是《我的国文教师》,白话、文言均可;清华大学的《国文》试卷也是四道题,其中一道题也是让考生为古文加标点,作文题是让考生写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也是白话、文言均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1945年中共曾对日军大屠杀 不投降一个不留 [下一篇]刘伯承率红军巧破敌防线 国民党飞机误炸自己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