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历史野记
1945年中共曾对日军大屠杀 不投降一个不留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23 01:53:01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日军占领吴淞后,向北扩大战果。到了宝山,他们遭到守军第十八师的阻击。十八师在这里组织了四道防线。敌人夺取宝山不到一小时,十八师又一次发起反击,重新夺回了宝山,一时敌我双方形成了拉锯战,占领,失去,失去,又占领,拉锯似地有12个回合。守军每一次夺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9月2日,日军突破宝山,向狮子林、月浦一线发展。这天,2000名日军借着炮火的威力,在宽达五里的距离内,发起了全线攻击,守军多次企图包围,但都未能成功。敌人往往是白天包围守军,晚上守军熟悉地形,左冲右突,又冲出了包围圈,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的尸体堆积如山。

  松井石根见伤亡与日俱增,原来两个师团两万余人,战斗至9月5日,伤亡大半。他发电报,请陆军部增加兵力。他在申请报告中写道:

  (1)敌人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炮击还是被包围,绝不后退;

  (2)估计敌人第一线兵力约19万,第二线停战区内有27万至28万;

  (3)中国居民对敌人有极其强烈的忾心;

  (4)由于调军舰运送紧急动员的部队,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

  陆军部对松井石根增兵的要求,意见不一。以杉山元为首的一部分人坚持派兵增援松井石根,而作战部长石原莞却持反对意见。他的理由是,日本总兵力73万人,国家地方小,资源少;而中国的总兵力200万,地方大,资源丰富。如果长期打下去,所有日本人参军都打不赢这场战争。

  两种不同意见报到了参谋总长载仁亲王那里,他的立场是站在杉山元一边,但他又担心说服不了石原莞,便报请天皇决定。报告是这样写的:“上海之战有希望获胜,但必须增兵,拟增派第九、第十三、第一○一等三个师团约4万人到上海,并派后备步兵10个大队增援上海,总计6万兵力。”

  天皇接到报告,反问载仁亲王:“增加三个师团是否可以占领上海?”

  载仁亲王拍着胸脯保证说:“不仅可以占领上海,还可以占领南京!”

  天皇听了他的话,批准了这个增兵计划。日军总参谋部又增加了野战重炮第五旅团及独立野炮第十五联队、独立工兵第十二联队、第三飞船团等开赴上海,归松井石根指挥。

  一般军事家认为,军队打胜仗,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靠平时军事训练,提高素质;二是要有精神作支柱。日本兵平时训练十分严格,军官必须经过院校培养。他们的精神支柱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中国兵同他们相比,这两条都欠缺。训练坚持不是很好,而且训练课目是依照德国军队的模式,与中国的实际相脱离。精神上,蒋介石提倡三民主义只是一个政治纲领,而不是武装头脑的精神。曾经参战的老人都说,无论从军事素质、精神素质,还是体质及吃苦精神上和日本人比较,三个中国兵顶不上一个日本兵。

  加上蒋介石的许多部队内部腐败,军官吃空额现象较为普遍。一般说,师的建制应该有万把人,实际上只有6000余人,有的还不到这个数字。还有一些部队,因平时缺额,突然要拉到前线打仗,只好在附近抓壮丁。附近的青年人听说要抓壮丁,早就跑光了。为了凑数,不是抓些胡子就是抓些娃娃来充数。这些抓来的农民,枪都不会放,怎么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赢得胜利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革时“报复社会案”:凶手称要去城市干大的 [下一篇]民国怎样考大学:学生也要背“政治”上补习班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