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岁的孩子怎么都算不来1+1 原是早产儿的后遗症
“小宝贝小宝贝睁开双眼∕你的眉你的嘴多么的甜∕是不是急着想看这世界∕才不管有多危险。”这是台湾在去年11月17日制作的一首公益主题曲,唱出了一个柔弱又可能被忽视的群体:早产儿。
昨天是世界早产儿日,浙江早产儿联盟康复中心办了一场公益讲座,前来讲课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杭州市一医院儿保科的专家,讲的题目是“早产儿的现状和对策”以及“早产儿发育和喂养”。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发布《早产儿全球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500万元早产儿(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宝宝),而中国的早产儿数量位居第二,高达117万余人,仅次于印度。世界卫生组织还提供了一份新生儿社会指数,在死亡率最高的儿童疾病中,肺炎第一,第二就是早产儿。目前中国的早产儿比率大约是10%~12%。
6岁之前什么都正常
可是孩子就是不会算1+1
市一医院儿保科医生朱云霞讲到一个病例,有个早产宝宝,6岁之前似乎一切正常,跑跳攀爬说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上了小学,家长发现孩子的数学一塌糊涂,一个苹果再一个苹果,他能知道是2个苹果,但是1+1就是算不出来等于2。
后来家长带孩子看了医生才知道,孩子数学差原来真的是抽象思维有问题,是早产儿的后遗症。
专家说,这类病例其实在临床上发生挺多的。早产儿因为没有在母体里发育成熟,所以相对足月儿,早产儿更容易在五个方面产生障碍:运动、认知、语言、适应能力和沟通。
现实中,早产儿的家长往往比较关注孩子的大运动发展,其注意力和适应能力等其他行为问题容易被忽略。
比如孩子3岁以后还是注意力不集中,比如他的眼睛很少持续地关注一个东西,他也很少在一件东西上投入较长时间,家长会以为这只是孩子好动。
而发展下去,有个别的就会像这个数学不好的孩子一样,不是他不用心不开窍,而是其抽象思维能力确实有缺陷,而这种缺陷如果能定期评估,通过一些测试以及脑部核磁是能够发现的。
对于早产儿来说,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早产儿在3岁以前
最好每三个月去评估一次
早产儿什么阶段应该关注什么问题,有没有规律性?
康复中心负责人林海松说,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逐渐迈向直立行走的过程,从身体的发育来看,也可以视为从头往下逐渐觉醒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跟宝宝的生长发育几阶段结合起来看。
比如:3个月的宝宝,其头、胸、肩发育最快,直接反映在人体上,就是三个月大的宝宝趴在那里能够挺胸抬头,肩膀能够把脑袋高高地支起来。
6个月,宝宝开始坐,正说明了他的腰腹部和躯干的发育。
9个月,宝宝的膝关节发育很快,这时候宝宝应该开始慢慢爬了。
到1岁,宝宝开始站起来,说明其整体躯干的协调性到达一定程度,已经能够直立起来。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很表面的信号,如果宝宝在这些方面的发育总赶不上趟,就应该到医院去做全面的评估确认。
目前,省儿保、市一,以及浙江早产儿联盟康复中心,都能够做此类评估。专家建议,早产儿在3岁以前,最好每三个月去评估一次。
一个早产儿妈妈的心里话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浙江省早产儿联盟康复中心有自己的QQ群,杭杭妈妈是个活跃分子,她总是不断地带给别人正能量。
她的杭杭是31周左右出生的早产儿,出生时才3斤半。而现在1岁半的杭杭已经基本赶超足月儿。杭杭妈的经验是第一要有信心,相信医生,毕竟医生是专业的,定期检查,坚持干预;二是要有爱心,不要烦躁,宝宝很敏感,他对情绪的感知很敏感;三是家庭里千万不要把早产儿的责任都归咎于妈妈,其实妈妈的压力是最大的,这个时候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关心。
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早产儿家庭,妈妈得了产后抑郁症。
在美国,州政府在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高危儿随访负责人。
这个负责人具有基础的高危儿知识以及丰富的医疗网络信息。先是由他到家里来给孩子做评估,如果孩子情况严重,他会推荐进一步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因为涉及运动、言语、认知、情绪、行为等多个方面,国外的评估机构会分类细致。评估之后,做出干预和康复方案。很多州政府对3岁之内的高危婴幼儿干预进行补助或免费。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