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健康养生
34岁女子子宫内肌瘤丛生术后坚持怀孕成功生子
[ 编辑:admincn | 时间:2013-11-18 00:41:12 | 浏览:次 | 来源: | 作者: ]
原标题:34岁女子子宫内肌瘤丛生 术后坚持怀孕成功生子

  望着出生才10多天的宝宝,小蒙每天虽然很累,但特幸福地享受其中。自10月24日,在南京市妇幼生产之后,在这个34岁妈妈的内心,仿佛一直有个声音愉快地说:“我终于当妈妈了!”小蒙是一种特殊的“子宫肌瘤病”患者,大大小小的肌瘤附着在整个子宫里。医学常识上,她当妈妈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母性促动,这个女人拼了命也要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一个愿意帮她一试的医生,并最终创造奇迹!

  得了特殊的“肌瘤病”

  她想当妈妈,却被医生告知无法怀孕

  小蒙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宝宝的情形,“那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宝宝!”当时是仰视的角度,手术之后的小蒙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医生抱着宝宝来到她跟前,孩子刚出生,浑身上下白白的,但能看见宝宝圆滚滚的胳膊和腿。“尽管没看见他的脸,但我觉得他就是最帅的!”初为人母的小蒙,幸福感满溢。

  和别人不一样,小蒙成功诞子堪称奇迹,原因是她拥有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子宫”。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没有人愿意公开提及这个词汇。但对小蒙来说,过去将近10年的时间里,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近乎屈辱般地面对这个词汇,从羞涩,到无奈,再至绝望。

  子宫肌瘤本是妇科常见病,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只需切掉就可。但小蒙所患的并非普通的子宫肌瘤,而是一种被称为“子宫肌瘤病”的特殊子宫肌瘤。通俗地说,就是“子宫里爱长瘤子,纵使你切得再干净,不久之后,又会再长,而且长得特别多。”小蒙介绍说,病情最初出现时是2003年,当时就是月经出血量特别多,而且始终贫血,当时为了补血,吃了各种蜂蜜、阿胶,结果这些补品无一例外都是促进肌瘤生长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不久小蒙病情最终确诊。2006年,她在南京手术,从子宫内切下40多颗肌瘤。但其后,顽强的肌瘤如同野草一般,又布满整个子宫。

  这种病连教科书里都鲜有记载。几乎所有医生的建议都是摘除子宫。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年轻的小蒙来说,此生再无当妈妈的可能。

  其后,小蒙辗转南京、上海、合肥等地求医,尝试各种偏方,得到的都是同样冰冷的答案:即使不摘子宫,她怀孕的希望也非常渺茫。而且就算怀孕,还有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在残酷现实的一次次打击下,小蒙自感她的当妈妈之梦正在飘走。

  手术摘除419颗肌瘤

  医生的“不放弃”为她创造产子奇迹

  幸运的是,小蒙遇到一位改变她命运的医生。他的帮助让这位妈妈抓住了万分之一的可能。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生龚晓明(现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任职)接诊到小蒙时,小蒙病情的特殊性也让他觉得棘手――剔除肌瘤保住子宫,患者怀孕的可能性依然渺茫,但摘掉子宫,就彻底断了小蒙当妈妈的念想,这让他很是犹豫。一番权衡之后,龚晓明决定手术,一个个剔除肌瘤。2011年10月21日,小蒙被推进北京协和医院的手术室。打开子宫的瞬间,尽管已有所思想准备,龚晓明还是大吃一惊:“没想到瘤子会有那么多,大大小小附着在整个子宫里”。

  同组的医生见状,觉得如此多的肌瘤再动手术已无意义,建议还是征求病人家属意见,摘掉子宫算了。龚晓明犹豫了下,但还是坚持手术,继续剔除肌瘤。“1个、2个……100个……200个……300个……”龚晓明和同事“奋战”了5个小时,终于将所有的肌瘤剔除干净。其时,疲惫的助手告知,从小蒙的子宫里,竟剔除出惊人的419个肌瘤!足足258g。

  此前医院的记录是340个,小蒙创造了一个尴尬的新纪录。经此手术,小蒙的命运一下子迎来转机。小蒙返回南京后,按照江苏省中医院一位老中医的方子调理身子,并在去年成功怀孕,直至今年10月24日在南京市妇幼成功生产。因之,小蒙也成为剔除巨多肌瘤后,成功产子的第一人,堪称奇迹。

  -主刀医生

  手术改变患者命运

  “病人优先”影响我一生

  享受初当妈妈的幸福,小蒙视龚晓明大夫为改变她命运的人。龚晓明的努力让人尊敬。因为对医生来说,仅就收入而言,摘除1个肌瘤和摘除419个肌瘤是一样的,但付出的精力天壤之别。龚晓明欣慰于此,他说这是一个医生最值得骄傲之处。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此一病例让人如沐春风。

  接受采访时,龚晓明说他的心里,也有一个让他尤为感激、改变他人生的人。“(他)称得上是我一生的人生导师”,龚晓明所指的是一位美国医生Fukushima。2003年,得益于一个科研项目,龚晓明到美国洛杉矶的金 德鲁医疗中心学习,Fukushima是该中心妇产科主任。一次,龚晓明和老师在医院等电梯,远处有个坐在轮椅上的病人被推过来。电梯到时,只见Fukushima“优雅地将电梯门一挡,静静地等待病人的轮椅车先进电梯”。“在国内时,我早就对医院里面,医生是老大这种认识习以为常了,当时我虽然一句话没说,但内心却深受震动。从此我知道,病人优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回国后,龚晓明以《一位改变了我一生的医生》为题,记下他此行在国外学习的最大收获。“不管别人如何定义医疗,我认为医疗就是服务,无论患者贵贱。”(扬子晚报记者谷岳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女子民营医院体检被查不孕公立医院再查称没病 [下一篇]糖尿病“聚集”倾向值得注意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