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财经一周大事回顾
国际财经一周大事回顾(10月6日-10月12日)
10月6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说,他不知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停摆”何时结束,破解这一僵局取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改变不肯让步的姿态,并愿意启动与共和党的财政谈判。
10月7日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表示,澳大利亚有信心在一年内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世界银行发布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半年前的8.3%降至7.5%。不过,报告指出,从中国第三季度工业产出数据来看,短期前景在改善。
10月8日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国际经常项目收支速报显示,8月份日本经常项目顺差1615亿日元,继7月份之后继续保持顺差,但顺差额同比大幅下降63.7%。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表示,俄罗斯主要主权财富基金——储备基金未来3年将累计增加7240亿卢布(约合22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将从目前的2.9%提高到4.3%。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下降,该组织成员国2013年8月份整体通货膨胀率降至1.7%,比前一个月低0.3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并警告说世界经济增长依然缓慢,下行风险持续。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2.9%和3.6%,比7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了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10月9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说,全球金融体系正步入深度调整阶段,面临美国酝酿退出长期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安倍经济学”政策效果不确定、新兴市场经济基本面走弱和外部环境日趋动荡等新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财政监测报告》说,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和迟迟未能提高债务上限为全球财政调整增添不确定性,关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而债务违约的后果更为严重。此外,发达经济体面临高企的债务水平和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发展中经济体面临金融不稳定性和增长下行风险,这为全球财政调整的任务蒙上阴影。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美国芝加哥说,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将首次超过9000万人次,明年有望突破一亿人次,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4亿人次。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现任副主席珍妮特·耶伦接替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下一任主席。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布的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显示,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得到改善,但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显现差别。
10月10日
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50%不变,这是韩国央行自5月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50%之后连续5个月保持基准利率不变。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并保持现有3750亿英镑(约合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规模不变。
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国家整体失业率今年8月为7.9%,环比持平。
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时表示,欧元区的改革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欧洲央行将会在此过程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帮助经济复苏。
二十四国集团在华盛顿举行第90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发表公报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有巨大增长潜力,仍将是全球经济的推动力。
10月11日
为期三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3年年度会议在华盛顿开幕。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结束。会议主要就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国际金融架构改革、长期投资融资以及加强G20进程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变化之中,各国要注意新趋势并防范新风险。全球经济正迎来转变,从增长模式到货币政策,再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这些转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管阿努普·辛格表示,尽管亚洲经济的预期增速下滑,但亚洲仍是全球经济的领跑者,同时亚洲面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预期和全球流动性趋紧等挑战。
10月12日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上限即将“撞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尽快解决当前的财政僵局,避免给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呼吁各国在全球经济经历转变且面临新风险的时刻,各自实行所需的政策,同时加强协调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