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废品、挖野菜、采草药都是李桂花糊口的活计。南都记者 孙旭阳 摄
李桂花从河南步行去湖北探监,一双解放鞋磨出大洞。南都记者 孙旭阳 摄
李湾村位于河南驻马店南郊十几公里外。这个村子最有名的村民,是抗日英雄杨靖宇,2013年夏天,村里又多了一个名人,62岁的李桂花。她挑着60多个馒头,步行300多公里,到武汉郊外一所监狱探望了儿子。
在李桂花看来,这段引起轰动的旅程确实辛酸,但在她经历的苦难中,几乎排不上号。她出生于1950年代初,从童年起,饥饿和贫困便绑架了她的记忆。一直到老年,她都一刻不得轻松。她太累太苦,被李湾村村民称为“最受罪的人”。
在秋收和秋种之间,李桂花和二儿子王昌闹了一点不愉快。王昌想问母亲“借”千把块钱买一台新型的脱粒机,他一出去打工,家里就剩下媳妇和两个孩子,根本没人有闲抠玉米。
李桂花马上拒绝了,“没钱”。可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她步行300多公里探监出名后,网上的好心人至少给捐了1万多元。
对老二家的难处,李桂花心知肚明。今年夏天,王昌修房子时,踩破屋顶的石棉瓦跌下来,脊柱差点摔断,医生在他背后下了一段钢夹子,再过几个月就得取了,手术费现在还没凑齐。更别说,他去年盖房子还欠下好几万元呢。
王昌两口子倒也不怎么生母亲的气。李桂花受的是什么罪,隔着一堵墙的他们最清楚了。
“她算是村里最受罪的人了。”李桂花家不远处一家开小商店的村民说,在李桂花步行300多公里探监之前,她就在周围以能吃苦受罪著称。在当下的农村,这往往意味着一个人命运的悲惨。
“你活着,只能想活着的事儿”
天蒙蒙亮,李桂花就得起床,喝点玉米粥,吃半个馒头,就背上两个编织袋,出去捡废品、挖野菜、采草药;过了中午,她回到家里,把半锅剩饭一热,喝一大瓢下去,就是午饭;下午,她再出去寻找废品和草药。天黑前回家,要是不那么累的话,才会做碗面条吃。
这就是李桂花一天。她家离杨靖宇故居直线只有百十米远,没有院墙,敞开的院子里晾晒着草药,屋前堆放着废品,屋内堆放着更多的废品。她居住老平房内,还养着十几只鸡,每晚跟她关在一起,房间内弥漫着呛鼻的酸臭。
提起步行探监,“我说走就走。”李桂花说,“我前一天夜里蒸了两锅馒头,第二天刚蒙蒙亮,我就出发了。”
这一走,就是整整10天。李桂花一双解放鞋的后跟,磨出两个大洞。她患有高血压,却不吃降压药,天气一热就头晕。这十天,她都是在晕晕乎乎中走过去。
进入湖北后,有一次她躺到阴凉下喘气,再也无力爬起。附近有农民看到了,给她端来一碗开水,算是救了她。她没有带身份证,真要死就死了。“你活着,只能想活着的事儿。”她说,“死了咋样,你做不了主呀。”
她浑身是病,眼睛越来越模糊,没看过医生,不清楚是白内障还是青光眼,反正她也不准备治。她还患有腰间盘突出,切过妇科肌瘤,还做过几次肛肠手术。
她不愿意细谈病症。“都怨我以前干活太下力,一天要割几百斤草,地下太湿,我连跪带坐,溻的时间太长了……”
没有人告诉过李桂花她的生日,她身份证上的日期是随便填的。不过,两个儿子的生日她随口就能说出来。她最牵挂的大儿子王俊,于1977年农历六月初五,在驻马店159医院出生,医疗费3元。
李桂花是家里的独女,丈夫是从邻县汝南入赘过来的,家中长期无壮劳力的经历,让她更喜欢生儿子。1979年,在二儿子王昌出生后,医院里另一个产妇生了一个闺女,想跟王昌换换。其他人都同意了,就李桂花不同意。
“我喜欢男孩儿。”她说,“男孩儿能下气力干活。”这辈子,她能想起来的美好回忆,都是儿子带给她的。在探监路上,在寻找废品和野菜的田埂上,她会不断想起正在坐牢的大儿子王俊,想起他小时候的调皮机灵。
王俊幼年时期表现出了不小的艺术天赋,他模仿驼背老太太走路,逗得大人们都哈哈笑。他上小学时,曾有个机会参加小演员选拔,却被爷爷拦下了,长大一些,曾有机会当兵,却又被他退役的父亲拦下了。
李桂花曾经寄予两个儿子很大的期望,梦想着他们读书有出息,能当个干部或工人啥的。现在,她还经常能在梦中见到王俊童年的模样,他总是一句话也不说,直到母亲惊醒。
王俊被抓去坐牢,已经14年了。
母子相见
6月12日端午节,李桂花赶到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儿子就在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关押有成年犯)。第二天上午,民警万志杰接待了她,看到的是一个满身汗迹和污垢的老太太,外套已经分辨不出颜色,一手拖着个旧蛇皮袋,一手拄着根粗树枝。
她没有身份证,万志杰在核实户籍资料后,第一时间办理了接见手续。一见到王俊,李桂花就大哭起来。母子未及细聊,她拿出一个路人送她的小蛋糕,让儿子吃。王俊一看,那蛋糕早已变质。
听说她步行300多公里来探监,万志杰塞给李桂花200元钱,叮嘱她回家一定要坐车。在汉口火车站,李桂花花了46.5元,买了一张回驻马店的无座票。
她在餐车门口站了3个多小时,看到不少人在餐车里吃饭。靠近车门的一个中年男子点了两个菜,吃了一份米饭,结账98元。
“吃顿饭咋能花这么多钱?”李桂花养了12只鸡,天凉了,一天只能下五六个蛋,被她带到驻马店华康市场,一个卖6角钱;她采中药,蒲公英、车前子、益母草、冬凌草、半枝莲……最贵的蒲公英,4斤7两新鲜的可以晒一斤干的,能卖2元钱。她去捡废品,矿泉水瓶1角一个。
算来算去,她奔波一天,最多能挣十来块钱。别人吃一顿饭,就抵她辛辛苦苦干十天,这让她至今有点想不通。
她自己的辛苦,倒容易说得通。二儿媳就很理解婆婆。“一两块钱看起来不值啥,可你去代销拿包盐,有一两块钱,跟没钱求人家赊给你,总是不一样吧。”
做为一个从饥饿线上逃生的人,再少的“盐钱”李桂花都不会浪费。她家院里那棵大榆树,栽于1958年。50多年过去了,再穷她都没想过卖。因为,榆钱可以吃,遇到灾荒足以救一家人的命。她吃过榆钱,还吃过柳叶、豆叶、树皮、草根……
李桂花认为,老实和勤劳是人的本分,你如果不信,就会遭报应。王俊初中辍学后,跟一帮来路不明的人混在一起,他的口头禅是“不兴老实汉,只兴劳改犯。”王俊曾拿这话开导母亲,老思想过时了。
1999年,王俊在盗窃火车货物时,引发重大事故,导致铁路线停运,被判处无期徒刑。那一次,李湾村有四五个“火车贼”被抓,他判得最重。王俊被警察抓走时,女友正挺着一个大肚子,母亲李桂花正忙着为婚事准备新棉被。
王俊被抓后不久,女友在李桂花家生下一个男婴,满月后抱回了娘家。李桂花出名后,有记者还曾去采访。
过了几天,“亲家爹”在街上遇到李桂花,很生气地告诉她,等王俊出狱,要把外孙送回李湾村,至于他爹妈结不结婚,“谁说了都不算”。
这成为了李桂花的心病。她怀疑对方嫌她家穷,王俊的宅基地和责任田至今没有着落。虽然王俊出狱后根本不会留在村里,但李桂花仍坚信,农民不能没地。
14年前的婚被
4个月来,李桂花时不时就想到那些网友捐款,“他们要是让我还,可咋办呢?”她无法理解“捐”的释义,一群陌生人会平白无故给她这么多钱,她感激,却更不安。
有人告诉她,在她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中,有6000元是卖一条狗获得的。这加重了她的疑虑。她不相信一条狗就可以卖几千块钱。
出名也许改变不了李桂花的命运,却改善了她的处境。驻马店市驿城区政府派人慰问李桂花,要求村干部马上解决她的低保。过了几天,李桂花被告知不但今年的低保吃上了,去年的低保费1000元也补到了卡里。
村里也有些风言风语,比如李桂花自称步行300多公里,“谁亲眼看到了”?对这些,她从不做任何回应。
狱中的王俊,早已褪去“不兴老实汉”的狂放。管教民警说,王俊性格和善低调,善于与民警和狱友打交道。“他明年4月就要出去了,怕影响以后的生活,所以谢绝见媒体”。
十几年来,王俊从缝纫技工做起,技术日趋娴熟,拿到了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等级证书,因表现良好,已被8次减刑。现在,他是一名工艺员,协助管教民警进行质检。
3年来,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犯人加强了“感恩教育”。每天,王俊和狱友们都要合唱《感恩的心》;每隔几个月,他们会给家人写“感恩信”。在王俊的信中,他请求母亲尽快回信,但李桂花一直没回。她把那些信包在一起,藏在卧室的某个地方。
李桂花的新闻见报后,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狱内展开专题教育,号召犯人们“向王俊学习,争做五种人”。母子俩的故事,还被编为一部音乐情景剧《三百六十五里路》,参加司法系统文艺作品的选报。其中,李桂花由一名女警扮演,一名犯人则扮演王俊。
这些,李桂花都不太清楚,她依然每天按时出去搜罗废品和草药。说起病,说起死,她都不怕,只要有一口气,都得撑到儿子出狱归来。每隔一段时间,阳光大好的天气里,她会把14年前为王俊婚事准备的棉被,晾晒到庭院里。
(王俊、王昌为化名,实习生王伟凯对本文亦有贡献)